一单百亿级的非公开发行项目,券商只赚到四十多万的保荐及承销费,还要五家投行来分。券商小伙伴揣测:“这样的收费就是倒贴嘛。”券商越冬容易,继报酬战、通道价格战以后,战乱早已蔓延了投行。券商投行“赔本赚吆喝”,价格战从票据承销到公司股票承销会不会路段开打?292亿项目仅收42万保荐承销费1月10日晚上,华夏银行发表声明称,该公司月底完成了非公开发行,募集经费总值为港币292亿元。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对象为首钢控股公司、国网英大和京投该公司,共计3名特定对象。由富邦建投保荐,富邦建投、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银国际和工商股票5家券商联席主承销,保荐及承销费仅41.9万元,计费仅万分之0.1。对比一下其他政府机构的发行开销:参与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律所为上海天达立宪辩护律师经纪公司,赡养费为160万元;审计及验资政府机构为德勤华永律师经纪公司,申报律师费为38万元。某不肯透露人名的保荐人表示,券商收费如此之低,估计一方面是多家市场竞争把价钱压低,另一方面估计认购对象是华夏银行自己找的,在卖出节目券商没有什么大重大贡献,这也抑制了券商在此类的业务中的价钱和谈战斗能力。但是“四十多万的开销可能都难以覆盖物料制做耗费的工作人员、差旅生产成本。”投行民众称,金融机构的定增项目收费比较偏低,因为"不愁卖"。但是万分之0.14的计费在业界仍属罕见,比今年的农行千亿定增收费还低。"更后期的项目收费具可比性,定增新规后消费市场变化很大。"优质项目欠债赚友谊为何券商愿意以低于的业务生产成本的价钱揽业?据悉,对于一些大型优质项目,券商们开出的出价常常远低于消费市场人均收入。IPO项目上,在此之前天津农商号的一则IPO保荐政府机构(主承销商)项目评标结果曾引起热议,国泰君安股票、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三家大券商报出的保荐费总计只有51万元,而海通证券仅收取5万元保荐费,承销计费仅为万分之五。增发项目上,今年香港交易所金融机构增发实施极少,只有农业银行的公司顺利进行增发,但投资数量极大,达到1000亿。公开发表的资讯显示,该项目由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富邦建投、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和华泰联合股票联合主承销,仅收取430万元的承销开销,承销计费约万分之0.4。无论是华西金融机构、天津农商号还是农业银行,都被认为属于没有卖出可玩性或者显然不用卖出的优质项目。业内人士透露,这类优质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较为边缘化,议价战斗能力更强。而操刀大项目最少可以赚个名头,通过顺利个案和口碑吸引更多顾客,占据极大消费市场。有中型券商投行民众表示:“这种大项目我们一般抢不到,要求多,收费也没那么高,都是为了求个名,算是战略性顾客库存吧。”上述投行民众指出,抢夺类似华夏银行这样的项目,目标就是提高承销额企业排名,为后续项目争夺提高竞争能力。此外,也能为之后的的业务引流。券商与金融机构在资管、券商消费市场买卖、票据等多个各个领域,均有较为密切的的业务合作伙伴。如果能以某个项目为契机,与该公司建立较好的的关系,那么后续能带来的的业务商业价值远超几百万承销开销。投行严冬量价双压券商高价投标,也许也和股市很差、投行手中项目严重不足有关。据统计,目前为止拥有保荐名额的券商共有93家,今年一年有近六成券商在IPO主承销收入上“未开张”,该项业务收入为零。还有一些中小券商2018年整个投行的业务完全水米未进,包括亮相、并购重整、可转债等在内的过会率均为零。略为好些的投行完成1单,好歹算是开张。目前为止,中国证监会早已放开了证券的外商持股占比,摩根大通等国际性顶尖投行也在逐步加码国外格局,业内人士都觉得,这会使原本就“僧多粥少”的态势更进一步加剧。“投行的价格战,似乎还未到头,市场竞争情况应该还会更为白热化。”一位保荐人表示。天津某大型券商投行民众在接受采访时称,高价角逐保荐人在国际性消费市场上也很少见,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性大行也常采取高价方针争夺客户资源,甚至有付费为某笔买卖担任保荐人的先例。上述投行民众称,将来为了得到相关的业务,意味着涨价或者付费的方针也许都难以赢得优质顾客的青睐,还要为顾客提供增值公共服务。今年被称为全世界第二大的IPO项目,同时也是韩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IPO项目——软银电信IPO,投资约210亿美元。各大投行都希望能参与这笔买卖,甚至不惜接受一些借贷利息要求。据称,软银控股公司向争夺子公司电信IPO买卖的金融机构索取贷款额度。软银管理层曾表示,这项政策是在“试验借款人能给我们做出多少重大贡献。”(来源:天津证券报 名记者:徐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安全贷转载文章仅为传播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